【粤剧艺术博物馆】
建设用地面积:17100m²
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为了保护粤剧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延续并发展历史城市的社会文化而建设的。博物馆选址广州市恩宁路,项目结合该区域历史街区的改造以及荔枝湾三期改造工程,将整个西关片区的文化串联起来,建成一座展示粤剧艺术和岭南文化的博物馆,一座西关粤剧艺术文化大观园。
建设五方主体
建设单位: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设计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广东电白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成果及奖励
2016 年度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2017 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17 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2017 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2018 年 10 月 2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粤剧博物馆
设计理念及技术特色
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凸显现代技术创新理念,并结合传统民间工艺和当代艺术创作于一体,以岭南风格的园林景观为气息,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标准工艺作品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
项目选址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规划融入广州旧城区建筑群,充分梳理历史街区脉络,挖掘街区文化底蕴,总体设计采用数组典型岭南建筑院落围合成一个具有岭南园林特色的庭院,传承了岭南建筑风格和气韵。
项目创新的自带防火阻燃层的“木包钢”结构构造,提出一种建筑结构用内置芯柱的复合型木结构柱,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解决几大难题,以“内钢外木”实现仿古建筑构件严格的比例要求和传统木 结构建筑的外观效果,同时实现现代建筑抗震设计要求,也满足现代公共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在坡屋面构造工艺上进行了改良,坡屋面防水构造做法同时兼顾现代建筑屋面防水等级要求,也顺应了传统辘筒瓦屋面在材料和构造方面的工艺要求。
研发了轻质砌块非承重墙体与传统水磨青砖“二合一”的砌筑方式,该构造方式有效的实现了传统建筑外墙“七顺一丁”的工艺效果,同时也满足现代建筑墙体节能和防水的技术要求。该构造做法普遍应用于项目传统建筑的外墙体。
以传承粤剧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设计理念,采用传统民间工艺和当代艺术创作融为一体的设计手法,造型呈现具有地方特色高标准工艺作品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建筑细节,其中以三雕两塑(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和园林假山营造最具亮点,实现粤剧艺术和岭南文化的完美结合。
创优做法
为确保“鲁班奖”为工程质量目标,由总承包牵头,设计、监理、劳务分包、专业分包、主要材料供应商组成工程创优管理体系。进行创优目标量化分解,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书,保证了质量管理全过程受控。
集团公司成立了创“鲁班奖”领导小组,选派有“鲁班奖”工程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组建了专业齐全、高知、精干、高效的项目团队,健全了项目质量创优 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各司其职。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持续改进,广泛开展科技攻关和群众性QC活动,有效解决了技术难题和质量通病。成立了QC 小组,并获得2016 年广州市建 设行业优秀QC小组奖和优秀企业奖,提高了工程质量水平 。
工程施工引入多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参与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工程建设,并现场讲解传授技艺。
技术重点难点
工程濒临河涌,基坑深度达10.5m,淤泥质细沙土层厚6m,临近民居天然基础对地基变形十分敏感。基坑施工难度大。
建筑造型和结构复杂,涵盖岭南古建筑亭、台、楼、阁、轩、榭、舫、牌坊,必须将传统与现代施工技术结合,施工难度大。
部分建筑承重构件采用钢结构镶嵌实木,既要满足结构安全,又要体现古典建筑的风格。解决木包钢结构耐火问题难度大。
外墙砌体采用里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层青砖的复合墙体,要求达到清水墙效果,施工难度大。
仿古建筑油漆彩画常年受到日光的照射、温湿度等因素 , 会使彩绘产生龟裂、起甲、脱落等现象 , 要永久保持其和谐、古朴的原有风貌施工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