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秀水彩云间,长虹飞跨一色天。6月25日,由中铁广州局集团承建的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正式开通,这是现今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曲梁斜拱人行桥,同时,其全球征名活动也最终揭晓,命名为:“海心桥”(小名:小凤眼)。
大桥主跨为198米,全长488米,桥面最大宽度为15米。桥梁建设具有主梁结构呈曲型、拱肋横向侧斜、桥梁跨度大三大特点,具有梁拱制作安装精度高、线形控制要求严、运输吊装风险大、施工水域及周边区域环境复杂四大难点。中铁广州局的建设者们历经13个月的紧张有序施工,终于迎来了胜利开通的历史性时刻。
“把美丽的蓝图变为现实,把设计理念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我们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中铁广州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云开通仪式上感慨道。“自项目开工以来,中铁广州局的建设者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中铁提出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发扬工匠精神,展示大国重器,用智慧和汗水,在美丽的珠江上打赢了一场桥梁建设的攻坚战。”
“琴鸣绢舞,岭南花舟”。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发开通仪式上介绍了海心桥的广式设计概念——桥形设计吸取粤曲“水袖飘绢”的形态特征,桥拱融入“岭南古琴”的造型元素,在现代造型中融入岭南文化意象。桥面景观以“岭南花舟”为主题,融入岭南特有的“花舟”元素,打造珠江上的新花舟和花城的新“花桥”。
加强组织管理。中铁广州局选配参建了汕头海湾大桥、武广高铁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等桥梁建设,且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团队。强化施工现场和企业后台高效联动协作,坚持水陆同步、主辅同步、前后场同步,做到前期施工策划到位,快速形成施工局面,有力保障了施工有序有效,环环相扣的节点目标实现。
坚持品质至上。项目部用绣花功夫,雕刻技艺,精雕细琢,既注重主体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更注重桥梁工程的外观、线条、色泽等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大桥拱肋约一万三千块钢构件,且形状尺寸均不相同,选用国内质量性能最优的拱肋钢梁原材料,运用三维成像技术和BIM技术,把它们像制作工艺品一样拼接上去,确保每一块、每一节完美连接。采用支架法施工,利用三维成像系统,精确实现毫米级质量管控,达到质量和美观相统一,着力打造精品工程。
发挥专业优势。由于大桥曲梁斜拱结构复杂,安全风险大,项目部反复比选施工方案,精确计算施工过程中的动载、台风、涨落潮、施工货载等因素,在高空56米、水下20米的水域环境及受限的岸上区域中,采用水上平台立体化流水作业,使用360度全回转的600吨浮吊,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注重环保施工。项目部切实解决施工中扰民、水保和环保的问题,创新钢板围堰的方法,把珠江要开挖的地方全部围起来,确保施工的废水不流到珠江,通过船把细沙运出去。同时采用静音旋挖钻机,保证了不扰民,全力打造文明施工的新天地。
坚持科技创新。项目部以“四新”技术攻克了系列施工难点,采用承台围堰组合钢板桩新工艺,在加固基坑的同时,防止江水进入围堰;采用抗压强度可达到150兆帕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是普通C30混凝土抗压强度的5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江水对拱脚的侵蚀,这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尚属首次运用;采用主墩基础抗剪锚固型钢体系新技术,增强了桩基的受力性能,确保结构稳定;采用宝峨46型旋挖钻新设备,保证成孔质量。因此,这座桥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新的工艺、工法、工装,确保了桥梁品质呈现。
彰显央企担当。项目部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政治引领,发扬开路先锋精神,充分发挥项目党组织和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的政治优势,广大参建人员与台风争分夺秒、同高温持续鏖战、与疫情作顽强斗争、同节假日一起坚守,正是在这种拼搏与奉献精神的支撑下,实现了工程建设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环保“零投诉”、施工“零封航”的目标。
桥通四方,携手可行。大桥将成为珠江上看与被看皆宜的羊城新景和美丽花城靓丽的新地标,展示城市魅力、点缀城市客厅活力的新名片,助力国际化都市文化繁荣和珠江两岸联动发展的新平台,成为珠江上超大规模的艺术品。